朋友辞职了,只因伤透了心。新合作的甲方多次要她修改方案,最后却因不满意拒绝打款。
出于委屈朋友争辩了几句,领导不了解事情全貌,却大怒斥责她,要求她向甲方道歉。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。前段时间,某企业一份8页的“顾客与员工发生争执事件的调查报告”引发热议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顾客权益受损可通过投诉渠道反馈,但不能现场对员工大声呵斥职责,这是伤害人格以及尊严的严重行为,因此给予员工5000元精神补偿。”这段来自报告中的表述获得网友一众好评点赞。
一时间企业领导的格局高下立现。很多企业一直解决不了员工稳定性问题,抱怨员工缺乏忠诚度,但拴住职场人的心并没有那么难。
“不患寡,而患不均”的真理在职场里体现的尤为明显。
陈彦在一家公司做物业服务,主要的工作职责其实就是做好设备维护、维修。本可以过着端茶看报纸的生活,但他却因为过盛的责任心,天天在大楼里日行3万多步。
写字楼配套建了个音乐厅,他爱钻研就把音乐厅的灯光、现场控制等都学会了。没想到,公司把以后的活动、会务承办的活都压给了他,但荣誉都给了只写方案,不谈落地的那个人。
自那以后,陈彦开始对分外事一概不理。当得到的跟努力的是两个结果,最重要的公平被忽视,不想躺平的员工就开始摆烂了。
北大MBA教授黄铁鹰说:“公平为什么重要?因为公平不仅是分蛋糕,还涉及到人的希望和尊严。”
一旦尊严被践踏,人就会做出反抗;一旦希望被毁灭,人就会放弃争取。
苏响的部门换了一个领导,还没坚持3个月,部门将近一半的人就集体辞职了。
新领导的做事风格就是:事事要过会,天天有日报,周周做周报,月度做复盘,季末做反思的。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表格,下发了各种各样的制度,把一个营销部搞得像个行政办公室一样。
最重要的是经常出现一个活让三个不同的人做了三遍,最后因为修改了标准还要做第四遍的情况。
工作中消耗人的不是忙碌和辛苦,而是每天所做的事毫无意义但又不得不做。
当一个人每天做着内心不认同的事时,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。这种精神性的内耗往往要比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更消耗个人意志力。
很多时候,工作中的内耗不是因为太忙,而是因为漫无目的的瞎忙。
看到过李雪琴的一段经历分享:
“有一次晚上我老板凌晨3点给我发微信,我没有回。他觉得完了,我死了。然后吧,他大概给我打了20几通电话,在他决定报警前给我打醒了。我一接电话他说,这大半夜的,你怎么还睡觉了呢?”
虽然略显夸张,但又很写实。职场中,从不缺乏被绑架的员工。他们被绑架的不仅是时间、自由、情绪、还有理应得到的尊重。
看过一个微访谈,一个年轻人一年换了7次工作,谈他的求职诉求时,他说:“我就希望找个正常点的公司。给我起码的作为人的尊重。比如,让我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公司广告,就不要再要截图,罚款了。”
然而,当下职场存在诸多不公现象,这也是资深打工人心寒跳槽的原因。为了尊重,择良木而栖。
其实职场人的要求并不高,感受到公平与尊重,会从分内事主动承担分外的工作,全力以赴做好项目。
员工的心热了,业绩数据自然而然就升了。不论科技如何发展,企业的发展还是要以人为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