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时讯!上海为什么垃圾桶越来越少了
来源:凤凰网    2023-05-19 07:57:43

一些现象,也是一些变化,但总有一些因果关系和起承转合


(资料图片)

今天聊一下上海的一件小事

五一期间,上海有一件事上了热搜

很多人来上海玩,有一个困惑,就是上海好像没什么垃圾桶

还有人开玩笑说

在上海,街边的咖啡馆比垃圾桶还要多

我们团队一开始也没留意,但是真的在路上看的时候,发现确实有这样的体感

不管是小马路的街角处

还是在鼎鼎有名的步行街上

第一眼看上去,好像垃圾桶确实不太多

而且我们还查询了一些数据,对比来看也是如此

根据公开数据统计

2019年上海全市有6.2万个公共垃圾箱,到2022年上半年数量减少到3.6万个

一开始优化调整公共场所废物箱目的很简单,是为了让大家逐渐养成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和减少产生垃圾的意识

但过程还是有调整,也产生了一些关于生活不便的情况反应

后来根据调研上海又增加了2000个垃圾箱

到2022年底全市垃圾箱数量为3.8万个

所以相比较而言,最近三四年,上海一共减少了2.4万个垃圾桶,整个城市减少了超三分之一的比重

而这个数量相比其他城市,可以说是非常少了

2022年底,北京的垃圾桶数量在6.35万个,厦门在6.7万个

要知道从人口基数的角度,上海是人口数量最多的,接近2500万人口

北京2200万人,而厦门只有500万人口

所以确实上海的垃圾桶不多是事实

但也不知道是太熟悉还是习惯了,日常生活在上海似乎也不太感觉到扔垃圾不方便

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,以及上海减少的垃圾桶,都去哪里了

01

关于上海垃圾桶数量优化的过程,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些

我们查阅资料和文件后发现,关于政策层面,前前后后也有过三轮方案

根据市民的反馈和意见,上海在2019年版的基础上,最近又新修订了《上海市道路、公共广场等废物箱配置导则(2023版)》

我把三个版本对比了一下,发现

最新的2023年版本,上海对于垃圾桶的放置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准

除了公共广场有一个具体的数字规定,其他几乎都是看到原则上、应该,这样的柔性判定标准

但是对于上海规划垃圾桶,是不是就是乱放,或者随意减少

倒是可以来看一些细节,我们找到了一些垃圾桶细看了一下

这应该是上海比较常见的垃圾桶样子

除了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之外,还有一个灭烟口和有害垃圾口

但是大家仔细看,或者头探进去看一下你会发现

垃圾桶内部的顶盖上安装了一个智能化设备,叫垃圾溢满智能报警装置

不要小看了这个东西

这个小东西的作用就在于,一旦里面垃圾达到75%,大约过120秒装置就会感知到并将消息传递到“城市道路保洁监管app”

就是这个系统,一旦垃圾桶满了,就会通知养护人员去处理垃圾

这是日常的维护

但是从大数据的角度,如果一个区域的垃圾桶长期没人使用,或者附近一块区域垃圾桶的垃圾量一直不高

这个数据一样可以检测的到

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,哪个区域的垃圾桶的数量可以减少,这也是可以判断出来的

换句话来说,哪怕上海调控垃圾桶数量,也是非常理性客观

且围绕着大数据制定的严谨标准的方案

这就很厉害,超级厉害

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

就是上海最热闹,人流最大的南京路步行街

整个南京路一段1公里的热闹步行街,我来来回回走了两遍,一个个数了数

目前这条1km左右的街道上仅仅保留了大概20个垃圾箱(就说我认不认真吧)

这样的垃圾桶数量是非常少的

这个数量的减少,就是基于城市大数据系统

早期在每个垃圾桶上安装设备,然后长期根据固定点位的垃圾数量来调整垃圾桶个数

而且这个调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

从一开始的129个,然后慢慢的减少,最终减少到20个

并且分布的非常合理

包括在一些最有可能产生垃圾的地方,数量反而有增多,间隔十米就有两个垃圾桶

减少不是一刀切,而是根据人流和每个垃圾桶每天产生垃圾的大数据情况去规划制定

这就是科技的力量

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感觉南京路上没什么垃圾桶,但是街景还是比较干净整洁的原因

02

通过这个细节,你可以感受到上海的精细化管理模式

围绕着垃圾桶,上海的细化政策是这样的

就是一边在减少,一边在为民服务,进行升级和改造,尽可能降低对人们的影响,创造出对垃圾桶减少“无感”的感觉

这听上去有点拧巴,但是对于上海来说确实如此

比如说

原则上每个公交站点要有一个垃圾桶

但是如果两个站点相邻50米,那么这个垃圾桶的位置就不是放在公交站边上,而是两个站点的中间

这样两个站点的乘客下车,基本上视线范围内都能看到垃圾桶,这样就能共享到两个车站

从整个城市面上来说,数量减少了,垃圾桶的利用率也就更高了

另外,根据优化废物箱的设置

“废物箱放置一定要合适,有的地方网红打卡,有人在拍照,旁边是废物箱(不合适),位置也要考虑”

在上海市中心的网红小马路上,沿街很少能看到垃圾箱

像武康路、安福路、长乐路等,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在这边拍照打卡

这些地方垃圾桶的摆放就特别考虑过

如果要放,基本上会放在道路的交叉口,不影响整体的拍照和散步的体验感

当然,也有一些区域的垃圾桶减少是“一刀切”

不知道大家坐公交车的时候,有没有发现,现在公交车内已经没有垃圾桶了

其实,上海已经取消了部分公交车厢内的垃圾箱

自2019年3月起,金高公交推行取消车厢内垃圾箱的设置

来源:上海发布

之后,上南公交、浦东轨交等多条线路的公交,也都相继开始取消公交车厢内的垃圾箱

这个逻辑也比较简单,一来车站区域有垃圾桶,第二对于车厢而言,也倡导大家不要在公共交通上饮食

现在很难想象有人在地铁吃东西吧

其实这些环节的取消也有利于大家培养一些公序良俗

克制了自己,但也创造好了公共环境

03

另外,大家如果细心一点也会发现,上海不同区域的垃圾桶也有点不太一样

就拿我们出入最频繁的地铁站来说,垃圾桶的位置一般都是紧挨着电梯放置,保证上下电梯的乘客容易注意到

尤其是地铁换乘站人流量比较高的地方,在换乘通道内依然会设置类似这样的垃圾箱

然后垃圾桶的款式是这样的

一个干垃圾,一个可回收垃圾,用比较大的透明袋子装着,方便大家看清楚

马路上的垃圾箱很多时候看到是这样的

整体的造型比较硬朗,而且也是固定的,边上还有锁

核心诉求就是方便大家扔一些小东西,也防止出现扔一些大件物品或者厨余垃圾,从而出现有碍市容的场景

另外对于抽烟灭烟也显得更加醒目,直接展现在端头处,希望大家可以知道怎么灭烟

然后一些小马路,包括步行街的区域,垃圾桶又是这样的

整个垃圾桶相比较而言色调就比较柔和,也相对更加醒目

然后在投放口也可以看出不太一样,整体干垃圾的入口明显比较大,正常的垃圾都可以投放

可回收垃圾相对比较小,也没开特别大的口,基本上只有一些纸张、瓶瓶罐罐的东西可以放进去

所以你会发现,哪怕对于垃圾桶本身,也在通过各自的形态和状态在不同的场所

垃圾桶存在的价值可以最大化,也可以约束各种不文明的行为

04

我们应该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

其实垃圾桶只是一个特别小的角度,包括上海能够维持城市的整洁,除了垃圾桶的合理规划,背后还有整个保洁团队和各个部门的支持才有现在

但是我想和大家强调的是,一个城市的责任

对于一个城市而言,永远有两个维度,一个叫社会价值,一个叫对人价值

一个城市需要承载环保、科技、经济各个元素的社会价值,总是在时时刻刻做着决定

但是这些决定的背后是不是意味着放弃对个体价值的追求

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

在垃圾桶的维度上,因为垃圾分类,因为环保,因为各种因素这个城市可能需要减少垃圾桶的数量

但是这个决定是不是就意味着大家扔垃圾不方便了

很明显上海没有在做这样的等号

而且你会发现,只要努力,只要愿意,互相之间是可以权衡的,并且能够均衡的,这就是城市的魅力

一个城市在汹涌向上的时候,也在努力保留每一个个体的尺度和尊严,我想这就是上海之所以有魅力的地方

这个城市看上去没有考虑所有人,但却真真实实的在乎每一个人

社会与个体从来都不是二选一的选择,更加不是对立的答案

城市让生活更美好,就是因为个体为城市努力,城市为个体考量,这是上海之所以值得热爱的地方

一个垃圾桶如此,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更是如此

不妥协不放弃,在这里也就有了奋斗的理由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南极玩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  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

回顶部